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0-06-25 15:23
  • 作者:
  • 浏览量:4171

牛津英语7B Unit6 Welcome to the unit的主题是宠物,介绍了各种宠物,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喜欢的宠物和喜欢的原因。我从让学生说自己所知道的动物入手,然后提问What kind of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Why? 经过这样的铺垫之后,我继续提问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keep a kind of animal as a pet, Which animal do you want to keep as a pet? 直接导入本课中心话题宠物。通过提出Why do many people like to keep pets?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思考,激发兴趣。岂料这个问题一出,学生们兴趣盎然。

‘I want to keep a lion as a pet because it is the king of the forest.’

  ‘I want to keep a pig as a pet because it is lovely.

  ‘I want to keep an elephant as a pet because I like its tusks.

  …

  平时学生在课堂上不爱举手发言,可在这个问题提出之后,大家竞相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与本单元的话题固然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对于宠物很感兴趣,但另一方面,老师提问的技巧也是能否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

反思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上教学关系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要想把这种“单边活动”转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则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他们陈述自己的见解,让我们更多的聆听到他们的声音。那么如何才会听到学生美丽的声音?

一、问题要有开放性。

课堂教学中,泛滥成灾的是“封闭性问题”。封闭性问题是需要的,它强调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打好英语基础需要扎实的语言训练。但这类问题答案相对单一,缺乏更多的信息交流,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中若长期只有封闭性问题,将会严重阻碍和束缚学生的思维能力。

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封闭性问题而言的。开放性问题不求答案唯一,而求答案丰富多彩,“开”即能拓展,“放”就会有个性,我们就能听到学生个性化的声音。开放性问题联系学生的主观见解、实际经历、生活体验,使英语教学从“以知识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只见教材不见人”向“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转变,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开放性问题让人有思维的冲动,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是深层次的参与。有专家说:“课堂上,哪怕有一个开放性问题,这节课学生参与的层次就提高了”。只有有了思维的参与,才会蹦出思维的火花。

二、反馈要有激励性。

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妨碍学生的参与。以往我们一直强调参与面要广,参与人数要多,为了追求所谓的快节奏和训练学生快速思维能力,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抛向学生,很少会在某个学生这边作些停顿,老师更多的是追求一种正确的答案,至于学生到底回答了什么,怎么会这样回答的,老师都没多关注。而且传统的反馈基本为good, excellent, never mind, you wi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等等,但这些无关痛痒的反馈已经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不要使用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反应,你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和评价学生的回答。”

学生回答错误时或有困难时,老师干脆而生硬的一句no或sit down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但若老师能“容忍”一下,给予知识上或情感上的鼓励,或允许他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这会给他莫大的安慰。只要他回答了,他就多了一次成功的机会。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到教师一直在倾听,教师不仅在关心问题的答案,也同样关注着学生。如当学生有精彩回答时,我一定会再大声强调一下,说,’he/she says/thinks/is…’以表示赏识。又如一次,一个学生说:I couldn’t climb the tree when i was young .’我马上接口补充到’but i could climb the tree when i was young.’学生听后竟然大喊“哇!”这种真实、真诚而又平等的反馈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在这种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传出学生美丽的声音。

有时气氛热烈时,有太多的学生想发言,时间不够学生很扫兴;花费时间太多又会影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所以有时有点矛盾。但我以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开放自由的,不必只拘泥于教学过程是否完整,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只要时间花在学生上,只要课堂充满了活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尽可以放开手脚去尝试和探索。

 

上一篇:教學反思
下一篇:我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