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 发布时间:2010-06-28 09:50
  • 作者:
  • 浏览量:4090

本课根据初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选用的教学内容是篮球的运球急停急起,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教材的重点是运球时手对球的控制,难点是运球协调配合的能力。主体学练结束后安排的拓展练习,目的是使练习更加接近比赛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篮球运动的魅力、同伴之间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本堂课设计新颖活泼,教材的制定与安排符合实际情况,器材准备与场地安排充分。教师教态大方得体,言语生动洪亮,富有感召力。课堂学习气氛浓厚,组织纪律性较好,也充分发挥小干部的组织能力。游戏的安排比较合理,充分锻炼学生的身体及上下肢的协调能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课的结束部分做拉伸练习,进行放松比较有特色和新意。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分层、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在学练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及时点评、适时演绎、积极鼓励,使学生正确掌握学习内容并不断改进与提高,最后加以拓展与运用,使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取长补短,张扬个性的同时,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也达到自我发展与提高,愉悦身心的教学效果与目的。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的意识,也培养了团结合作与共同进步的良好人际关系。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我对体育课的教学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在教学的设计和内容的安排上,体会最深。

体育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身体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你的设计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我们以后的教学当中应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的形式也要多样化,进一步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深感自己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逐步地完善自己,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老师。

    从新审视这节课,成功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可以归纳成如下几点:

一、成功之处

1、我注重了师生互动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在教学设计上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老师着重运用生动的语言、大方的动作展示,感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内容安排难易适当,层层递进,使学生能顺利体验篮球运控球的成功感,有利于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习惯养成。

3、在教学中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尝试。老师在游戏的教学中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并对学生进行简单的传授后,使学生很快地投入到创设的情景中去,充分地让学生进行体验感受和尝试表现。从而主动得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4、在练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长职能,使学生的自主性有了极大的提高,在练习中,老师可以兼顾到各个小组进行辅导纠错,使学生的练习能动性和正确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反思之处

1、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面,还比较单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2、在学生的队伍调动上还要多加考虑,以便找出更合理、更科学的队伍调动的方法。

3、在分层学、练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性的指导与安排,对个别动作完成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适当降低练习要求,在练习的形式上还要做适当的调整。

以上是本人对整堂课的评价与反思,难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学习、探索与改进,力求更加完美!
上一篇:聚焦课堂教学
下一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