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0-05-07 15:41
  • 作者:
  • 浏览量:3684

关于“广为流传的时代主旋律歌曲中的中国现代史”一课的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为小组单位分成四组,收集、整理、学唱有关新中国时期的歌曲。每组的主题即(八)下各个单元的主题。

  2、教师配合学生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就坐,派3名学生为代表,作发言。

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歌曲是流动的历史,很多事情,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那些曾经为了民族的危亡而前赴后继的精神,将永远的留在后人的心中,如长江黄河奔腾不息,如万里长城屹立不到。歌曲加入历史,增添了歌曲的厚重与内涵,音乐描写历史,则让历史增添了活力与魅力,歌声凝聚着历史,唱响了时代,催人奋进,发人深省,感人肺腑,陶冶情操。歌声记载了我们的过去,她还将描写我们美好的未来。

现在就让我们在一曲曲曾经走进你我心灵的音乐声中,把日历一页一页的往回翻。有请第一小组:

第一小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学生甲:新中国建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的纪元。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启了……

首先请大家欣赏《歌唱祖国》。

这首歌写于1950年9月15日,第一个国庆节前夕,著名音乐家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他忍不住下车,欣赏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他灵感突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四句歌词脱口而出。他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学生乙:

新中国成立初,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来自敌对势力的威胁,其中仇视新中国的美帝国主义,借朝鲜内战之机,侵略朝鲜,并进一步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同时派遣其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阻止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帝当时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威胁到新生中国的安全,因此我国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到朝鲜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及图片)

多么豪迈的气概!所以我们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的拼搏奋斗甚至流血牺牲换来的!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危险的时刻,祖国需要你,你会怎样做?

(生答:挺身而出,保卫自己的家园!)

学生丙:

我们知道,抗美援朝的同时,我们解放军正在努力解放我国西边的一大块地区,那就是我国历史以来的固有领土------西藏。1951年,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从而使祖国大陆完全统一;其后在60年代,在我国中央政府关怀领导下,西藏地区进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西藏地区一向实行的封建农奴制度,藏族人民欢欣鼓舞,歌声代表他们的心。

(多媒体播放歌曲《翻身农奴把歌唱》及图片)

师:感谢第一小组的精心准备,有请第二小组。

第二小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学生甲:1958年在毛泽东倡议下,全国出现了“大跃进”新民歌运动。文艺界、音乐界大力号召作曲家们为“大跃进”歌曲谱曲,并很快形成了一股潮流。在浮夸风的影响下,歌曲中叶充斥着“假、大、空”的浮夸虚语。歌词中常见这样夸张的句子:

“一棵稻子打八斗,一块山药汽车拉。一朵棉花絮床被,渲渲腾腾赛沙发”

——引自《神话变成大实话》一歌

“我们的人民公社家家富,食堂吃饭不要钱。”

——引自《生产发展生活好》一歌

正当人们头脑发热地高唱“吃饭不要钱,粮食吃不完”的时候,一场全国性的饥荒悄然降临。

“大跃进”年代,领导部门曾提出“写中心、唱中心、演中心”的口号,造成歌曲创作题材十分狭窄,使歌曲成为政治和具体政策的传声筒。许多歌曲音乐上缺乏真情实感,艺术上粗制滥造,充满了公式化的标语口号。歌曲与现实的关系,歌曲与人民生活的关系,出现了反常的状态。

同学乙:我们组的另一个主题是“文化大革命歌曲”,尽管“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这实在不能不算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我组同学自排的文革歌曲联唱。

(部分歌词: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嘿!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啊就是好!革命大字报,嘿!烈火遍地烧,胜利的凯歌冲云霄。”等歌曲。)

听完这些老歌,请大家谈一谈你从歌中了解到哪些文化大革命的历史现象?

(学生讨论并发言)

教师:十年“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国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重听文化大革命歌曲,正是为了正确认识这一段难忘的历史,正视历史的真相,才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学生丙:打出《学习雷锋》的歌词,请大家一起跟我唱。

尽管十年探索时期我党受到“左”的影响,但是仍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也涌现出像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一批时代的楷模。这首《学习雷锋》一直传唱至今,就是那个时代最好的证明。

第三小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同学甲:历史终于翻开了一九七六年的十月六日,这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当听到“四人帮”被粉碎后,从南到北,从上到下,各行各业的群众敲响锣鼓,扭起秧歌,情不自禁的去游行,去狂欢。各单位食堂都不约而同地备下喜宴美酒,形成“八亿神州举金杯”的感人场面。滴酒不沾的音乐家施光南在接到歌词后,即刻进入一种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并在短短几天内将曲谱定稿。在《祝酒歌》中,他选用热情奔放而又富于舞蹈动感的新疆音调为素材,歌曲节奏则使人感受到响彻四方的锣鼓。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祝酒歌》

同学乙:下面让我们在来一边欣赏《春天的故事》一边完成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关注音乐中描述的历史。

播放《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1)歌中的老人指的是谁?

(2)根据歌词回忆,“1979年”、“1992年”分别发生过什么大事?有什么重大影响?

(3)在这位老人故去的1997年和1999年我国又发生了两件与他密切相关的大事,分别是什么事情?

(学生争相回答,内容略。)

同学丙:播放《走进新时代》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十四大的召开一个崭新的时代的到来。

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轻松舒缓,让我们感觉到的是幸福快乐。从屏幕中留下的字里行间记录了新中国的三位领导人是那三位呢?反映出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学生回答:略)

师:《祝酒歌》的高潮部分别具匠心,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拜,荡气回肠的旋律让演唱者和听众久久难以忘怀。1978年召开十一界三中全会,于是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最后,有请第四小组。

第四小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学生甲:提问:大家知道有我国有哪些少数名族吗?

(学生一般只能回答出5—10个)

投影显示我国的56个少数民族的名字。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在这里,我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愿各族同胞友爱团结。

学生乙:一首韩红天路》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这是一首献给修筑青藏铁路的英雄们的歌

2001年春天,青藏铁路正在紧张地建设中,以创作《走进新时代》而闻名全国的北京著名曲作家印青和另一位词作家屈塬,来到青藏铁路施工现场采风,在火热的工地上,在藏族同胞的家里,两位词曲作家在对铁路工人、藏族群众采访中发现:只要一谈起青藏铁路,人们都非常激动,他们把青藏铁路形象地称为“天路”,而不叫铁路。一位叫拉姆的藏族老阿妈激动地对两位词曲作家说:“青藏铁路是共产党为我们藏族人民修的天路!多少年来,我们西藏人民就一直渴望能有一条通往远方的路,这条路可以带我们走出贫穷,走出落后,走向富裕,走向北京。”老阿妈的一席话,让两位词曲作家心情非常激动。几天之后,经过几十次反复修改,一首专门歌颂青藏铁路的歌曲《天路》很快就创作出来了。

从这首歌曲中我们分明看到了汉藏一家亲。

学生丙: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顺利回归。1998年底,中央电视台播放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片中第一次唱响了这首主题歌——《七子之歌·澳门》与以往一些主旋律歌曲相比,这首歌朴素深挚、沉痛感人的特色令人耳目一新。节目刚一播出,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观众致信电视台,说他们听了这首歌以后都不禁潸然泪下。紧接着,在1999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人们再度听到这首歌。这一次,它响彻了全球华人世界,在人们心中,它已成为迎接澳门回归的唯一的主题歌。

师:这首歌的词作者闻一多先生在74年前以悲痛无比的心情写下《七子之歌》,我想,如果他的在天之灵能够知道今天澳门已顺利回归,他应该感到欣慰吧。

教师小结:这堂活动课上每个小组的展示都很精彩,大家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历史歌曲及其背景资料,并认真地分析、讨论,看到了歌曲和它背后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另外,在创作新歌词的过程中,展示了才华,传达了对历史的感悟。

 

反思:

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所以本节课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1、成功之处:
(1)、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充分挖掘历史知识的情感教育功能,又要避免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本节课充分利用歌曲这种身边的素材,将课堂变成串起历史的载体,具有真实的历史感。学生们采用多种形式努力挖掘歌曲背后的历史,体现了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课程改革之前还是之后,如果学生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这次的课外教学,给学生一个充分的展示空间,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因此在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特别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们在准备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网络知识,互相交流经验,在增进友谊的过程中都学到一定的社会实践知识。

2、不足之处及反思:
(1)个别学生在课堂上控制不了自己,会出现违纪现象,并且没有真正地投入到课堂的历史环境中,对历史的感悟不够,没有触动到心灵的深处。
解决思路:教师课上要格外关注这一部分学生,尽量分派给他们一定的任务,协助他们进入到历史的情境中。

应对思路:教师提前分好小组,并安排好小组长协同管理就会减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2)、这节课效果非常好,但是上这么一节课,不仅老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学生也要花大量时间。老师花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备课是应该的。但学生由于受时间、条件等的限制,是不可能做到每节课都能准备这么充分。

应对思路:提高学生素质是一个长期作用的过程,教师不能指望上一两节课就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急于求成,要做到细水长流。

下一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