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保东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0-05-29 12:47
  • 作者:
  • 浏览量:2986

作业布置的一二心得体会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指出的那样:“千万不要把打个分数作为检查知识的唯一目的,应该尽量把知识的评定跟其它目的扩充和加强结合起来。”我认为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作业的设计、完成作业和评价作业三个环节。其中,作业的完成是学生的任务,而作业的设计与作业的评价则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项融知识、能力于一体的科学性工作,具有较强的技巧性。

 1、作业设计的在精而不在多:   

     从教学的功能来看,作业的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训练,逐步使知识转化为技能。但是作业量太多又导致学生厌学、低能,违背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精神,所以必须把握好一个度

布置作业在“而不在“,这里的“精”是指作业有针对性和概括性,教师必须清楚的知道哪些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已经弄懂了,掌握了,可以不必再作训练,而有些内容学生还摸棱两可,甚至容易混淆,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训练以外,还应该作为作业布置,举一反三进行巩固。切忌简单、机械、重复地操练同一种练习不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结果是教师自己备课大而化之,学生学起来囫囵吞枣,因噎废食。

2、作业评改的关键在于有耐心、有爱心

   作业的批改和评价状况,直接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信心和动力进而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的热情,评改学生作业时,因人而异,对学生的作业,有的加以肯定,有的加以提醒,有的加以辅导,有的直接提出批评意见,甚至带有强制性的要求。比如对班上态度马虎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上黑板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订正;对字迹潦草的学生,经常在作业本上写些鼓励的话,如“你做得很好,如果字迹清晰就更好了”,这样做,既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通过这样的分层要求、分层训练,使学优生逐步从完成作业的“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学习困难学生,变“我不做”为“我能做”。我觉得,学生良好作业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加以重视,加以培养。

  总之,我认为对教师而言,作业的布置和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智慧的延伸,是教师问题意识培养的载体,作业的批改是教师反思自身教学的镜子,是教师爱的育人智慧的反映;对学生而言,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关怀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催化剂”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真正提高作业的质量,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关键还在于课内而非课外,只有充分发挥每节课的最大效益,才是提高作业质量的根本所以,作为教师还是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课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才是提高学生作业质量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