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翚的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0-06-29 11:01
  • 作者:
  • 浏览量:4219

给孩子一个理由喜欢音乐欣赏课

   情景片段回放: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一首器乐独奏《苗岭的早上》。”

生欣赏

师:“悦耳的旋律,浓郁的苗族风味,我看很多同学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听的都入迷了,下面,老师请同学们谈谈这首歌曲给了你怎样的音乐感受?”

沉默……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音乐感受,勇敢一点,站起来说说看。”

继续沉默……

师:“看来这首歌曲对大家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马上快下课了,大家回去思考一下吧。”

课后反思:

学生这么喜欢这首歌曲,听的那么认真,但是一听到要回答问题,为什么就不愿意思考了呢?还是我的课堂设计出现了什么问题?

拿着这个疑惑,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这首歌曲的两部分主题,从演奏乐器,为什么选用这个演奏乐器,第一部分主题是怎样的?节奏怎样?旋律怎样?你脑海中展现了如何的画面,苗岭早上那些风貌在第一部分展现了那些?……。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感觉好像百鸟在鸣唱。” 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首歌

 

曲是以小提琴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好像描绘出早晨明朗清新的环境。”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学生高兴、自由,沉浸在音乐欣赏课中……这节课上老师上的也是轻松愉快,课堂氛围异常热烈。

其实,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是有自己的感受的,但是因为他们没有受过正统的乐理知识训练,所以他们不知道给如何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不知道该从哪几个方面去阐述。作为教师的我,第一节课放了一个“自以为是”的错误,以为这首音乐没有难度,很好理解,但是忽略了学生的现状分析,因此,第二节课有了这些引导式的问题,学生也非常愿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点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激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能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哪能不喜欢课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