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课教学的“放”与“收”
—牛津初中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刘浏
2010年5月31日
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如果没有词汇,也就没有了语言,人类表达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自己的主观感情,也就没有了载体。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中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可见,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词汇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才能相应的提高,随之听写能力也就提高了。我刚工作就带七年级的英语,八年级和九年级的词汇我还不太熟悉,我就只能以七年级的英语词汇为例,谈谈我在词汇教学上的一些心得。
下面就我上的一节公开课为例,具体谈谈我的教学后反思——词汇教学的“收”与“放”的问题。
牛津7AUnit 2 Vocabulary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关于Daily activities(日常活动)的教学。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加入了一些自己作为一个新教师对这本教材的理解。在区教研员
大家都知道,单词和词组的记忆一直是学生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像这一课时中大量的关于日常活动的用语,学生更是觉得困难。在上课之前,我大致预测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从而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先“放”后“收”。“放”,即首先用单词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们尽自己的所能把自己能想到的和掌握的日常活动词组写在黑板上,比赛哪一个小组写得多。这是一个完全开放式的活动,在词汇的教学中也很常用。但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在一开始选择这种方法的理由是:第一,是对学生所掌握内容的检测和摸底。由于这节课授课的对象是我们学校实验班的学生,学生的基础相对扎实。所以我认为书上所给出的六个词组虽然有代表性但数量远远不够。第二,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在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词组呈现后,我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同一类词组进行归纳。在这一环节中,“放”的效果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竞争意识强烈,课堂气氛活跃,呈现的词组正确率也很高。
“收”这个环节也是我这节课的一个精心设计。在上一环节学生写了大量表达日常活动的词组的基础上,我并不是简单地带领学生校对答案,一过了之。而是带领学生总结归纳以listen to, make, play, read, watch, write为动词的词组组成的规律。如:play后跟球类名词时中间不能够加定冠词the, 而后面跟乐器时一定要加定冠词the;当我们表达“做”或“制作” 时用动词make; read, watch 和 write 后面跟的所有名词基本上都给学生罗列出来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的错误率,同时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本环节也是本课时的一个亮点是我分别叫了六个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这六个规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加深学生对于这六个规律的印象,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
其实,上面所提到的“收”只是我这堂课“收”的一部分。在教学的下面一个环节,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即让学生从所列举的词组中选择8~12个词组来完成一篇作文,内容是关于Millie的一天,描写她一天的日常活动。我觉得这一环节的可取之处在于三点:一是对上一环节的内容进行巩固,让学生落实到笔头;二是通过写作这一方式复习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语法:一般现在时;三是写作可以为这一单元的Main task教学埋下伏笔,作一个铺垫。
以上是我对这一课时实验班教学的反思。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由于自己经验的缺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这节课虽然听说读写的四项基本技能都练到了,但整体让人感觉像是一堂复习课。“收”和“放”固然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但如何做到收放自如,还有待于我的进一步教学实践和探索。《牛津初中英语》词汇量大,这与上世纪90年代的中学英语教材相比,确实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记忆的难度。但现在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每一种语言里面,都不断增加着新的词汇,要想跟上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必须尽多地掌握这些词汇。那么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来教学单词?以下是我在词汇教学中积累的其他的一些经验。
在传统教学中,引发语词汇的教学仅仅依靠讲解和机械操练。往往是教师与学生一成不变的领读与跟读,长期下来,学生没有积极性,教师也感到乏味,结果是出力不少,效果不好。在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脱节,词汇量大,教学任务重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教学方法。以我一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给学生做好发音示范。在教单词时,要求教师自己示范到位,发音清晰,讲解发音要点,要求学生注意一下发音技巧:口型,舌位,有声,无声,声带是否震动以及是否有气流呼出。这几个要舒适相互联系的,声带振动的时候,有声,无气流呼出,例如[b][d][g];而声带不振动的时候,无声,有气流呼出,例如[p][t][k]。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听,专心看,积极模仿的好习惯。确定学生在了解发音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地模仿老师的发音。在学生都听清,模仿正确后,再出示单词卡片,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注意力。对直观的单词配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
2、设置有效的情景。单词单独出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相同的单词在不同的语篇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所以,我们在进行词汇教学中,首先给出相应的情景,要学生在语篇中根据上下文环境,理解该词的意义。例如,我们要学生理解thirsty一词的含义,教师可以描述出下列情景:It’s very hot. I want something to drink. I am very thirsty。再辅以必要的体态语,学生不难明白该词的含义。
3.注意学习内容的迁移。所谓迁移也就是“新旧贯通”或叫“相互迁移”。德国学者J.Trier提出了语言词汇结构的语义场(semantic field)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探讨此表达得类概念与此表达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个理论,词可以在一个共同概念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语义场。如colour一词表示共同概念,在其支配下,blue, red, yellow, black等词形语义场。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理论,把属于同一个语义场的词统一起来,学习型的词汇的同时,巩固已有的词汇,同时能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
4、提高词汇教学的趣味性。英国著名语言家埃克斯利说:“教英语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那种方法。”我们在单词教学中不能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巧记。如采用儿歌、猜谜语、简笔画等形式。例如我们在教window这个词是,我就告诉学生,W在两边,indo在里头,这样不叫顺口,学生也容易记忆。
5、重运用。学习单词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词汇,并能正确运用到笔头表达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创设一定的语言情景,使学生宛如置于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使用所学习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效果。在要求学生做造句时,一定要注意纠正学生出现的语法正确,逻辑错误的句子。我比较推崇学生联系一定要紧贴课文的内容,用课文中提供的情景,写出语法正确,语义鲜活生动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