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 让思维碰撞----记和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专题研讨活动

  • 发布时间:2016-12-20 15:40
  • 作者:俞阳
  • 浏览量:7042

1214日,室外已经有了冬日的寒冷,而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第二报告厅内却无比温暖。在马辉工作室的牵引下,我校英语教研组的老师和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的老师们就如何上好初三单元复习课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我校的丁亚勤老师和东山外国语学校的谢聪老师分别给大家呈上了一节精彩的复习课。

这两节课都堪称视听大宴,两位教师合理利用音乐和视频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计上两位老师都以学生为主体,重难点突出,层次分明。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处理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了为学生的学而教。

丁老师始终面带笑容,落落大方。她的课流畅自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的两位演员信息进行了梳理,直观再现了文本信息。丁老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和转换的能力,学生思维的培养训练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指引,鼓励同学们不断努力,形成良好的品质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谢聪老师拥有着英语老师应有的激情。这种激情自始至终感染着教室的每个角落。学生在谢老师的抑扬顿挫中或安静思考,或热烈讨论。从设计上来说,谢聪老师的课有机而巧妙地将听、说、读、写、译结合起来。前面部分的“听”是亮点,并且为后面的“写”埋下伏笔,做了铺垫。与丁老师的思维导图不同,谢老师以time order流程图引领着学生回顾知识,并创设了多个语境让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操练。这体现了东外的素养课堂。

课后,马辉特级教师和东山外校的徐主任就两节课给出了点评和指导。

马特强调,一节成功的复习课要兼具系统性、层次性、互动性。而这两节课都做到了。两位老师都站在整个单元的高度,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体现了系统性;抓住了主要问题,设计上有针对性,体现了层次性;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着观点的探讨和交流,体现了互动性。

徐主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上给我们做出了指导。他指出每个教学环节要有有效的时间分配;关键问题提出后需要有追问,引导学生到文章里寻找自己的论据;在写作环节上,如果能铺垫写作情境,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去进行挑选,使得写作更具有开放性,以打开学生的英语思维。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成功的好课也总会留下些许的遗憾,有遗憾,意味着反省,意味着认识的升华,意味着进步与提高。这也正是 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所在,一起在探索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