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片纯洁的天空
雨花台中学 高一九班 胡瑞星指导老师 李建良
车水马龙,商贾如流,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吆喝声此起彼伏。这里,是宋朝那方石铺就的街上。牛车,挑着担子的脚夫,小商小贩们散布在长街的两边。一间散发着浓浓墨香的作坊里,一个叫毕昇的人抹去额上的汗珠,淡淡地笑了。一块块刻着字的楔子被整齐的排放好,纸张滑过,一个个方正油黑的字跃然出现在纸上,随着工匠们的加工,一本本精美的书诞生了。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个时刻,这个人。在公元前11世纪40年代,中国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从此图书成了商品,成了知识的载体。在中国持续了700多年的原始版权出现了。
所谓版权,即著作权,其实是知识版权的一种。它保护文字、图片、电影、歌曲等个人作品不被他人抄袭或复制,除非获得了原作者的同意。与英语“版权”一词对应的德语是Urheberr echt,法语是droit d’s auteur, 西班牙语是dereco de autor ,这些名词翻译为汉语为“作者的权利”。是的,古往今来,无数人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呕心沥血的创造出一个个奇迹,向公众展示出一个个惊人的思想和宝贵的经验。他们是光荣的,是自豪的,他们的荣誉是当之无愧的,作者是作品的创造者,作品是作者的人格体现,他们理应获得该作品出版的权利,防止自己的智力创作遭到侵害或复制,他们可以骄傲的接过像其他劳动者一样辛勤努力而得到的成果。他们的成果是来之不易的,是混合着血泪和汗水的,对于他们的劳动成果,我们理应也必须尊重。
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盗版现象在中国猖獗不已。书市、书报亭,路边的小书店里,纸质粗糙,文字模糊的盗版书屡见不鲜;音像店里,路边的小摊上,假冒伪劣的唱片和磁带数不胜数,盗版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仿佛成了悲哀的现实。而我的一次亲身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曾经的学校离珠江路很近,珠江路被称为“电脑一条街”,在这条街上,各种最新的科技产品层出不穷,宏图、雄狮,百脑汇等大型电子商城也分布在此,这里可以算是南京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可是这里,却常常出现不协调的一幕。那天我和好友说说笑笑的从珠江路走过,路边上不时有人伸着捏着几张盗版光盘的手,向我们招呼:“哎,要软件么?买游戏么?”。还不时有骑着自行车,后面架着一盒子盗版光盘的人赶上来问:“买光盘么?便宜卖了!”一路走过去,竟被拦了十几次。好友向我眨眨眼说:“我们去看个究竟?”于是在一个满面堆笑的中年妇女的引导下,我们进入了一间屋子。打开门后,我俩不禁倒吸了一口气,这么多!只见房间里所有的桌子,凳子,床上堆的全是一箱箱的盗版光盘,粗略的估计一下,起码有几万张。房间里还有一个年轻人在和老板讨价还价,老板笑着说:“放心吧,盗版的不比正版的差,我便宜你一点吧,2块一张。”看着毫不犹豫就掏钱的年轻人和低着头贪婪的数着钱的老板。我的心里感到一丝悲凉。几万张光盘,几万个软件,这是多少程序员,技术人员费尽了心血,一行行写出来的。夜深了,他们揉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咽下一口浓茶,两只酸痛的手还在键盘上敲打着,繁重的工作使他们的视力严重下降,使他们的脸色憔悴不已。终于,他们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熬白了一根根黑发,才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可是他们的心血却被黑心的不法商贩,以2元的低价大量倾销。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充斥着虚假的社会是多么可怕,一个人的人格下降至区区几元钱是多么的不堪,即使这是一个属于商品经济的时代,诚实也是必不可少的。
值得庆幸的是,对于版权的保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早在宋朝,官府就对个人出版物进行了保护。1710年英国的《安妮女王法令》更标志着现代版权概念的形成。1910年清政府颁布的《大清著作权律》标志着中国第一部版权法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于版权的保护不断加强,1991年,《中国人名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后,版权保护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在面对侵权,盗版等不法行为时,我们大家都应该行动起来,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与其作斗争。正如曹士珩《道元一气》书前告白 :“倘有无知利徒,影射翻刻,誓必闻之当道,借彼公案,了我因缘”。社会就像是一片天空,我们大家都共同生活在这一片天空下,只有大家团结的力量,才能使这片天空美丽透明。今天的我们任重而道远,可我们决不会轻言放弃维护版权的道路,让我们用共同的努力,打击盗版,让那片天空永远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