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简讯
(高中部)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 5 期
一、工作回顾:
(一)常规与活动类:
1、
2、
3、
4、在刚刚公布的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校本教材评比结果中,我校的校本教材《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被评为一等奖。
5、
6、
(二)会议类:
全校:
1、2009—2010学年高中部第一学期第五次教学工作会暨期末考试考务会。
2、
高一年级部:
1、每周一中午,定时定点召开年级部管委会例会和班主任例会。
2、各班级围绕期末考试进行了诚信教育、考后反馈以及渡过一个愉快充实的寒假的系列班会活动。
3、组织了寒假赴北京清华大学参加冬令营的专题学生会。
高二年级部:
1、每周三中午,定时定点召开年级部管委会例会和班主任例会。
2、各班级部分学生的座谈会。
3、对期末考试进行初步的质量分析。
高三年级部:
1、每周三中午,定时定点召开年级部管委会例会和班主任例会。
2、召开了部分学生的座谈会、期末统测动员会。
(三)考试类:
1、组织了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期末考试
2、组织了高三年级的市期末统一检测。
(四)教研组活动:
1、各教研组定期进行了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
2、
3、各教研组、备课组及时的上交材料,积极的参与校和谐教研组、和谐备课组的评选。
(五)教科研动态:
1、编撰第十九期《相约课堂》教学反思集
收录46篇优秀教学反思,作者分别为:章婷、张米凤、葛磊、钱春红、曹颖、顾淋丽、顾晓晓、朱丽、陈金花、夏开艳、徐俊、刘进全、樊金玲、杨长乐、朱凌、傅砚、汪书亮、杨沁怡、丁亚勤、梅悦、夏晏娟、陈芳、李静、倪菲、郑明春、孙金园、焦雪红、金韬、张蕾、冯作涛、张小明、谭传金、来平、马跃、诸雯莉、黄贵强、贾银田、曹寅、孙经昊、马王丽、陈娟、朱婕、郭超、唐宇、姜黎明、吴志强。
2、进行发表和获奖论文的收集和整理
对09年度的发表和获奖论文进行统计及存档资料的整理。09年度我校共有发表论文93篇,获奖论文85篇,值得关注的是,我校的论文在质量上有很大提升。发表论文中,发表于核心期刊论文比例增加,“师陶杯”论文评比中,我校卫元勋老师获一等奖。
3、青研会各分会进行工作总结
青研会各分会进行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分会大事记的编撰,在回顾梳理中进一步明确下学期工作的方向。
4、静心坊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记录的收集和整理。
收集工作基本完成,将利用寒假期间进行整理汇编。
5、进行寒假读书活动的布置和宣传。
利用OA平台和文本材料进行进行寒假读书活动的布置和宣传。
附:
优化管理制度 追求质量提升
——2009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雨花台中学 盛云生
2009年,我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教学工作,深化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中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不断优化管理制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追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改革常规检查制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我们完善了各项相应的制度,改进教学常规检查。
第一,除了继续实行“预约听课”、“邀请听课”等听课制度以外,还增加了“随机听课”的频率,要求有听课就有反馈,逐步实现“开放课堂”,通过多种形式的听课掌握课堂教学情况。
第二,改革《雨花台中学教学绩效量化考核办法》,对课堂教学情况特别是课堂教学效率进行学生专项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通过会议、个别谈话等形式反馈给教师,对学生满意度低的教师进行个别交流和提醒;在问卷中增加了“我最喜爱的老师”一栏,迄今已评选出两届近20位“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将教师的备课情况和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列入学生专项问卷调查,通过组织抽查、随机调阅、教案展示等方式,加大检查导向力度。
第三,继续实行“三个一”,总结和反馈教学工作:每周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每月一次全校教学工作通报会,每月一份《教学工作简讯》,每期都有分管校长的管理随笔或点评。
二、着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建立并改进了一系列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学习管理制度。
出台《雨花台中学学生自立目标评价表》、《雨花台中学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严格推行学分制评价。将学分的取得和学习过程监管密切相连,从根本上保证了我校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践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在课时安排上,确保学生每天至少拥有一节自习课,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
我们还针对各个年级的不同情况,以校内外名师讲座为核心内容,开展学法专项指导的系列活动,侧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指导。如我校特级教师张建杰在高三年级开设《高三语文复习》系列讲座达16次以上;2009年3月25日,邀请素质教育大讲堂的
三、常规工作一着不让
1、以市级教研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课堂教学研究
本年度我们进一步加强与市教研室的联系,承办的市级教研活动,不论是学科覆盖范围还是次数,均远远超过以往,真正做到了月月有教研,科科有活动。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美术、信息等学科均在开展了市级教研活动。2009年3、4月份就有8次市级教研活动、16次区级教研活动。仅下半年高中就有多位老师开设市级以上教学研究课和讲座共17节次。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深入地研讨、都是一次充分地展示,通过市级教研活动的开展,达到了加强交流、扩大影响、提升水平、打造名师的目的。
2、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重视青年教师培养
我们继续推行青年教师个人五年专业发展规划和实行“三写一考”的教师培养策略。在高三“一模”、“二模”考试,共组织50多位教师参加,并将考试情况在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反馈。第三届青年教师研习会的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与学校1212读书俱乐部联合举办了影像阅读活动,观看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交流了观后感。上半学年,我们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第五届区青优和第二届区教坛新秀的评比,全校共21位教师参加区教坛新秀评比,43位参加区青优教师评比。
下半年,我们精心组织和开展了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本次大赛在组织形式、奖项设置上都有所创新,共评出一等奖13名,二等奖13名,说课优秀奖14人,教学细节创新奖10人,为青年教师自身发展和才华展示搭建了较好的平台,加速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3、继续践行反思性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们继续践行反思性教学策略。继续要求青年教师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同时撰写读书随笔、教学案例,成功汇编了一套四册的校本教材:《且行且思—优秀教学反思》、《且行且悟—优秀教学案例集》、《且行且鸣—优秀教学论文集》(上、下册);结合南京市个人课题的申报,将教科研研究变成教师反思的平台,本年度,在市级第三届、第四届个人课题申报中,共有16人次获得审批通过。
4、组织实施校本课程计划
我们继续积极推行“四个100”的校本课程计划。组织上好选修课,将选修课、社团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落实学分认定。建立健全由“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要素相辅相成的共同推动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教科研制度。认真举办好“体育节、艺术节”,开展“学科专题讲座”活动。此外,还积极争取举行全省大型重要学科竞赛和学术研讨活动。
5、重视生源优化工作
09年初,我们就成立了优化生源工作领导小组,针对不断变化的中考招生政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优化生源工作方案,采取“请进走出”的办法,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制订落实行之有效的吸引优生报考我校的优惠措施。明确目标,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全力以赴,使得09年新高一生源优化工作任务圆满出色的完成,生源质量有了较大提升,成为09年全市高中校中分数线涨幅最大的学校,优生人数也在同类名校中处于前列。
四、努力探索教学管理新策略
1、“减负不减质”
在严格执行“五严”规定下,为了实现“减负不减质”,我们在教学管理策略方面进行一些新的调整和改革,主要包括:
第一,增加午练。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中午1:10—1:40,科目安排具体为周一、三、五中午练数学,周二中午英语,周四中午练语文。要求以备课组为单位,做到试题精选、试卷精批、错题精讲。教务处、年级部组织巡视、督促、考核。
第二,强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周一至周五要求精心分层布置作业、定时收取作业、认真批改(含面批)、及时讲评;周六周日则要求每科编制《周末练习卷》(每份练习均包含预习、巩固练习和自我总结),每班印发周末自主学习任务清单。教务处、年级部及时进行抽查、监控。
第三,双周六主题研训活动。学校组织教师每个双周六上午到校研训,一般分为教研组集体活动和备课组集体活动两个环节,要求严训后将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作业、活动记录等上传至校园网OA平台,做到了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有研讨、有记录、有成果,预先布置,严格检查,及时反馈。我们还将双周六研训的检查作为年终“和谐备课组”评比的重要依据,大大保证了合作的时间和质量。
第四,提高晚自习学习效率。充分利用住宿条件的优势,对高三住校生继续实行全封闭管理,对高一、高二住校生则加大晚自习管理力度,采取教师值班制度,保证晚自习的效果。
2、合作办学,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在高一年级设立首届海安班,落实与海安高级中学的交流与合作工作。具体如下:一、建立了两校联系网络。以表格和电子文档的形式整理保存两校分管领导及高一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的联系与沟通。二、同步教学计划进度。海安班与海安高级中学统一教学进度,从而更好的实现深度交流与合作。三、每月一次辅导讲座。海安高级中学每月安排数学、英语等老师为高一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四、落实两校联合考试。五、组织定期教学研究活动。高一年级的各学科备课组于2009年9月19日赴海安高级中学进行交流与研讨,交换优秀的教案、课件及试题,研讨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与途径。
本学年还在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组建了数学竞赛辅导班,聘请特级教师和本校骨干教师上课。
3、推行课例合作观察
我们推行了“课堂观察”。依托市级教研活动大力实践,如3月9日,我们组织举办以《善观察者,微雕课堂;思生活者,温润教学》为主题的全市英语教研活动;3月13日,
4、OA平台“共话教学”
本学年,我们尝试推广OA平台的全面使用,并在校园网OA平台专门建立“共话教学”栏目。教师可以在平台内系统地交流心得感悟,分享教学成果;也可以用跟贴评论的方式,进行只言片语的点评。OA平台的交流突破了合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5、注重团队 整体评价
团队整体性评价,首先是学校评价团队:不再强调教师个人的绩效,而是将各类绩效考核与教师所在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部等合作群体的整体绩效直接挂钩。团队整体性评价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新高考方案的精神相适应,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集体智慧,推动了教师的深度合作,避免学科之间的不良竞争,降低内耗,强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挥各自的积极性,获得了最优的效益,在09年高考中,整体性评价的策略为本届高三取得优异的成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致力于高三质量的提升
我校在05至09年连续五年获得南京市教学绩效评估综合奖(一等奖),这在南京市近80所高中当中寥寥无几,而这个奖项的核心指标即是高三教学质量和高考绩效。我校致力于高三质量提升的主要做法有:
1、明确目标,分解任务
指导每一位高三学生填写《雨花台中学学生高考奋斗目标》,结合自身学习情况,确定具体的大学,明确自我的奋斗目标,将目标具体化、真实化和可追求化。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确立班级奋斗指标。要求班主任定期召集任课教师会议。通过会议各任课教师及时交流,适时调整,全面施教,重点个辅,分析跟踪。
以备课组为核心,确定学科奋斗指标。增强备课组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2、营造氛围,激发潜能
注重教师激励赏识学生的策略,认定绝大多数学生能考上大学,赏识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的优点和每一次小小的进步。
年级部在一模和二模调研考试后,分别召开学生表彰大会、质量分析会和家长会,在距离高考百日时召开百日誓师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方位的为高考复习迎考做最后冲刺。
统一教室环境布置,通过布置班级黑板报,设立班级高考倒计时标志,高考目标理想树,班训和励志格言,班级风采等一系列措施,营造高三浓郁的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主题班会,百日冲刺誓师大会,外请励志专家来校演讲等措施,确保我们学生前进的动力。我们相信把细小的事情做到极至,那就会出现奇迹。
3、领导带头,靠前指挥
高三管委会各位领导按学科挂靠到相关备课组和班级,深入课堂听课,参加班级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召开班级质量分析会,分析重点学生,抓实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督查。
4、分层跟踪,个别辅导
目前,我们正密切关注2010届高考方案的调整,探索文理分开划线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针对形势的变化,积极制定与之相应的调整办法。扎实推进高三各项工作新措施,强化语、数、外学科教学,高度关注选修学科达B率及2B匹配率,关注高考临界生。
利用课余时间,关注两类学生的工作,即优生拔尖和边缘生转化工作。除了
5、新老高三 经验交流
今年8月,我们举办了主题为《潜心传承教学智慧 携手共商高考方略》的2009届和2010届高三交流活动,较好的交流了高三教学和管理的经验。
回首2009年度,雨中有探索的汗水与辛劳,有前行的紧张和忙碌,有收获的充实和快乐。更有反思的理性和进步。展望2010年度,全体雨中人将怀着更高的追求和理想,不断努力,继续前行,去迎接雨中发展史上的下一个辉煌。
雨花台中学高中部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