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的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0-06-21 15:34
  • 作者:
  • 浏览量:3612

遭遇“问题”学生

——在我被学生“囧”倒之后的反思

郭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权威角色已非一日,中国传统的“师道尊严”和“天地君亲师”的传统也“神化”着教师的形象。在辛亥革命行将百年之际,在新千年呼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之时,在“存在即合理”的哲学命题之下,我遭遇了被“问题”学生难倒的“囧”境。

Z,我新接手班级的一名男生,个头不高、眼眸颇大、貌甚伶俐,这是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至于第二印象,真是一言难尽。

开学第一周,我在小Z的班级上了4节课,他向我提出了6个问题。问题包括:某某字怎么写,某某字怎么念,某某词什么意思,今天上课有一个字念的不准确,本课作者活了多大,课文某处似乎不够合理等等等等。提问种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班上同学窃笑纷纷,更冠之以“‘问题’少年”之名。

一开始,我本着“教学相长”的心理,耐心的回答他的一切提问,并在更认真的备课,以期在学生发问时有更好的答复。可是渐渐的,我吃不消了。

某日,小Z把“靐”、“龘”、“ 龖”三个字写在黑板上时,我坦承自己不认识这些生僻字,他又开开心心的把读音在黑板上注了出来,看着他单纯的笑脸,我着实有点尴尬。

某日又某日,当小Z一次次拿着数学物理英语甚至思品地理生物的题目向我发问,而我基本上张口结舌目瞪口呆彻底囧倒之时,我觉得有必要和他沟通一下了。

在反复的思考后,我和小Z做了这么一次谈话。谈话的内容其实基本上就是《师说》的白话版本。只不过我还让小Z给自己的问题归归类,因为有些问题是根本无效的,长此以往,就像练邪派武功会走火入魔一样,学习未免会有误入歧途的危险;专业问题最好请教专科老师,这样比较行之有效且简单快捷……

Z走了之后,我又想了想,觉得自己在处理这件事情上尚算圆满。

首先,我没有祭起“教师权威”的大旗,不分青红皂白就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己知识匮乏的时候,也能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此尚算明智。

其次,在知识整理分类的基本能力上,我也能够给学生以指导,让他避免做无用功,并帮助他努力做到“术业有专攻”,提高效率。

但是不是没有遗憾的。小Z是个很优秀的孩子,他的提问不是出于好奇或恶作剧,而是他积极的求知、努力的学习从而产生了如此之多的疑问。在这一点上,我真的有几分羞赧。教学相长,不是一个写在纸上的名词,而应该是付诸实施的行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