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0-05-28 11:21
  • 作者:
  • 浏览量:3635

如何看待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雨花台中学   钱春红

 

先讲两个真实的教学故事。

一个是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故乡》)的一个片段:

生: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

师: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生:有!

师:什么鱼?

生:娃娃鱼。

师:你真见多识广!我想跳鱼也有两只脚。可是我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齐)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

生:闰土见多识广,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面对学生提出的“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这一意外的问题,钱老师及时地调整了教学计划,围绕“鱼脚”的问题,宕开一笔。然后又通过“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什么”一问,及时收拢。这一放一收,自然天成,既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思维,又强化突出了教学中心。堪称有的放矢调控教学的范例。

一个是发生在我的课堂上,我几乎是照搬了钱老师的智慧:

一次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让学生体会诗人笔下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忽然李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诗人笔下又是鸡又是狗的,脏乱不堪,我觉得毫无美感可言。陶渊明当官当不成,就说官场不好,这不就是“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么!”李同学坐下去后,我发现下面有人在窃笑,还有的点头表示赞同,看来,由于时代的差异和人生阅历的不足,学生对这样的作品还是有隔膜的。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我灵机一动,顺着的思路说:“是呀,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诗人笔下的景物再平常不过了,可他为什么会觉得如此美好呢?哪位同学可以揣摩一下诗人当时的心情?”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到这样的见解老师都没有贸然予以否定,学生说话的欲望顿时被调动起来,思路也被打开了……之后,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这个原本上课有点沉闷的班级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也开始愿意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智慧互相碰撞,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而我以为,阅读教学最佳的效果就在于此。

对学生来说,对文章的阅读带有自己的兴趣着点(它未必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自己阅读时,他有驾驭文章的权利,他应该可以自由选择“着陆点”,教师必须明白这一点。否则阅读教学永远无法迈开有价值的一步,甚至还会把教师和学生至于敌对状态。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必须把学生置于主动地位。也就是说课堂角色要做较大调整:变传统课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当然老师要有一个牵引作用,也就是余映潮老师提出的一个观点——课堂要有一个主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个主问题下自由发挥。更重要的一点,教师得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便自如应付学生千奇百怪的提问。

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一堂课下来有时会觉得得意无比,那一定是因为我在这节课上收获了意外的成果,升腾出了一种成就感;但也常常会充满挫败感,觉得这堂课如此的面目可憎,不愿再回想一个细节。现在看来,我的情感的变化完全在于学生是否收获了有价值的果实以及是否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愿我的课堂阅读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愉悦,而不是包袱。

我会一直以此自勉!

下一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