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佳的教学反思

  • 发布时间:2010-06-23 15:43
  • 作者:
  • 浏览量:4432

中考专项复习《动词不定式》教学反思

    有人说上语法课是枯燥的,有人说上复习课是枯燥的,那么一节语法复习课是不是就意味着枯燥加枯燥呢?当然不是,工作五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我最反对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学生没反应的课堂了,让人窒息。但复习课又不同于新授课,第一时间紧,第二复习量大,第三学生已经学过。因此,我们既要脱离枯燥,又不能像上新课那样重上一遍,设计太多活动,我们应该重新备课。

    这节课我上的是动词不定式,首先我将中考涉及不定式的考点全部呈现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以前学的相关知识点。

    反思一:先呈现考点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这节课有了一个好的开始,并且可以起到有的放矢的作用,让学生清楚我们要考什么,我们要会什么。其次,在呈现具体用法之前,先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可以唤起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使他们的思维兴奋起来,为后面的呈现打下基础。再次,自己想起来的知识点总是掌握得最牢的,就算犯错误,也会记忆深刻。

    在呈现不定式具体用法时,我采用的是归纳教学法,先呈现每个知识点的相关题目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找出题目的切入点,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每个知识点。

    反思二:英语教学法告诉我们呈现知识点的方式主要有演绎法和归纳法两种。演绎法主要是先告诉学生定理,再呈现练习;而归纳法恰恰相反,主要是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悟出定理。在上新课时,教师可采用演绎法,尤其在呈现一些较难的知识点时,先让学生理解再去操练。而在复习课时,我认为教师可多采用归纳法。因为此时学生已学过相关知识点,教师如果用演绎法把定理告诉学生,再让学生做题,学生就不用动脑了。相反,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让他们先根据已掌握的知识点完成任务,然后再让他们根据已完成的任务,自己归纳出知识点。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最容易被反映出来,并且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不用去死记就可以灵活运用了。另外,在学生做题时,关键不是答案正确与否,而是是不是真的是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做对的。因此,让学生说出本题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学生在做题时不应该是就题论题,而应该学会举一反三。

    在讲解不定式做宾语时,我给学生呈现了一个口诀:

“我有个计划你必须选择设法学会,在假装同意某人决定的同时又要拒绝。(plan, choose, manage, learn, pretend, agree, decide, refuse)

做出任何承诺这是我原准备提供而又能提供给你的三点希望

(promise, prepare, offer, fail, hope, wish, expect, ask)

要求之一,恳请毫不犹豫的做的(demand, want, hesitate)“

    告诉学生这些词都接动词不定式,以便于学生记忆。实践证明,很多学生都听得很有兴趣,并且很快就记了下来。

     反思三:复习课,而且是语法课,也未必不能激发学生兴趣。虽然复习课不能像新授课那样组织很多活动,教师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激发兴趣,抓住学生兴奋点,提高课堂效率。并且,编个这样的口诀学生不用刻意去记忆,而且也不易遗忘。

     在呈现完不定式的各种用法之后,我又呈现了一些动词加动名词的形式,以及其他固定搭配,让学生清楚了不能用不定式的情况,这些都是中考的考点,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反思四: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学到的知识点,相互之间会有抑制作用,越相近的知识点,抑制作用越明显。因此,在教授动词不定式时,我同时呈现了其他形式,以便于学生区别。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注意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将他们隔离开来。例如,我们在教授现在完成时时,要讲解它与一般过去式的区别;在教授过去进行时时,要讲解它与现在进行时的关系。可见,注重知识的迁移不但利于当前知识的学习,还利于形成学生学习系统的完善。

    纵观整个一节语法复习课,基本都是学生在做,学生在思考,学生在归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又摆脱了教师一言堂的枯燥。这才是我喜欢的课堂。

上一篇:我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