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雨中图书           招生登记
校园电视台     雨花石文化课程      雨中足球          
网络阅卷            文明校园

感悟真实人生——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 发布时间:2011-04-27 15:42
  • 作者:系统管理员
  • 浏览量:6491

感悟真实人生

——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

   

 

“智者永,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这是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评审组给予已故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原北京大学副校长、教授季羡林老先生的颁奖词。在北大校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不少学生骑车如飞,前面倘若有人挡道,那一般都是催促的铃声响个不停,然而,只要学生知道前面慢慢地走着,挡住了他们道路的是季先生,他们都会跳下车来,安静地在后面推车而行,而季先生却全然不知自己身后已经排起了一条长龙。我想季羡林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仅是因为他的学术造诣,更重要的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

我第一次真正走进他,是源自那段一直以来在北大校园内流传的“看包”的故事,是他的人格魅力彻底震撼了我,进而促使我想通过他的大作和他进行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沟通。近日我闲暇之余捧起了《季羡林谈人生》一书,此书是季老先生的一部杂文集,书中收录了他论述和侃谈人生的52篇杂文、随笔,慢慢读来,恰似在细细品味一壶幽幽茗茶,在宁静和思考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和真谛。接下来,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汇报我读完此书之后的一点粗浅的人生感悟:

一谈知足

正如季羡林所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不完满才是人生。季老在《谈人生》中不止一次地说到:他没有想到自己能活得那么长寿,他的父母都没活过四五十岁,自己的年龄超过了父母,每活一年都觉得是又赚来了一年,很知足;他说他印象中作家长寿的不多,象他这样活到望百高龄,他很知足。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活一世,不该幻想生活总是很圆满,也不该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最重要的是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世上处处充满着诱惑,欲望越多,烦恼越多,快乐也就越少。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重要的是心要知足。每个人拥有的财富、经历的生活、所处的环境都不同,但每个人都有值得让自己快乐与幸福的东西。人必须要有抱负、有理想、有愿望,有生活的目标,但也要知足知止。为生活而工作很痛苦,为工作而生活很快乐,快乐并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懂得满足才是获得快乐的源泉。

当然,正因为人生不尽完满,充满了缺憾,我们才会孜孜不倦的追求;正因为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才决心静下心来面对现实,而不是盲目憧憬那无限浪漫的未来。尽管人生不尽完满,但人人都不会因此放弃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因为人生的境界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经过不断的奋斗与努力把不完满变的趋向完满。所以,不完满绝非自暴自弃、无所事事的价值取向,这就是季羡林老先生所说的——“知足知不足”。

二谈宽容

季羡林老先生说: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这就是善。只考虑自己生存不考虑别人的生存,这就是恶。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也是一个团队和谐共事的要素。有一年,季羡林的一个学生写了一本20多万字的书稿,想请季羡林——这位昔日的老师题名推介。但这位学生将书稿呈递给季羡林时心里很是忐忑不安,因为他曾在文革期间参与过批斗季老先生。而季羡林只是认真地读完书稿,觉得颇有价值,便欣然题名,对于当年被该生批斗的事,丝毫未提,没有半点怨气和怠慢。这学生原本忐忑的心放下了,他没想到对于自己曾经的过错,老师早已忘却,对于季羡林的宽容深为折服。作为教师的我们,也经常会遇见一些违规的学生,可能有的是主观恶意,也有的是事出有因。如果我们在不做任何调查了解的情况下动辄对学生的违规大加指责、甚至暴跳如雷,那不仅对学生容易带来伤害,也有损师德尊严,更会有损教师的人格魅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美德,教师幽默而又智慧地处理学生的过失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学生也会从教师的宽容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护和人格的尊重。给学生宽容,创设台阶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契机,表面上看是“退一步”,而实质上是在“进两步”,这既是德育,也是一种使学生在可接受的情况下“轻松”地受到教育的艺术,更会让你感受到其实宽容也很美丽。

三谈责任

季羡林认为“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这的确发人深省。人活于世,无论贫富,不管尊卑,都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些与生俱来的责任:有对社会之责、对职业之责、对父母之责以及对子女之责。不要轻视责任的存在,因为它是你生命意义的体现,英雄不是因轻视责任而变得潇洒,而是尽了责任才铸就伟大。某种程度上讲,责任心有多大,你的人生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多的还要承担对学生之责。“教育是一种使命、是一种召唤。” 这种使命和召唤,不是一种象征或比喻,而是一种十分深厚、十分真切的感受,是作为教师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每每参加学校小升初的优化生源工作时,我切身感受到,有那么多的家长因为对学校的认可和对老师的信任而坚定的将孩子交给我们。我想,这份信任既是一种期待,也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行为的责任,更是我们雨中创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品牌的宝贵财富。所以,这就让我觉得:对学生的责任意味着该对全体学生负责,无论他们是什么智力、什么个性;对学生的责任意味着该对学生全面负责,不只是他们的学业,还有他们的健康和品德;对学生的责任还意味着该对学生终身负责,除了教授应对考试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其一生有用的东西——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生存的技能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老师们,岁月无尽,生命有终。从《季羡林谈人生》这本书中,我悟出了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道理:不是命运决定人生,而是人生决定命运。你的真实、你的品格、你的心境虽不会让你觉得人生的完满,但一定会让你我感悟到人生的精彩。谢谢!